顺境修德,逆境修心

作者: 追求阳光 (Nhật Phạm)

人生长短无关,人们常常渴望过上一种平静顺利的生活,没有风浪或风浪轻轻地掠过。然而,是否正是人生中的逆境或顺缘才成为我们完善自我的契机?“顺境修德,逆境修心”——这句话常被师父们用来提醒我们,它开启了一段深刻的修行之旅,让人懂得培养品德与心灵,在顺逆两岸间找到修行的意义。


顺境如花,切勿沉迷

当顺境到来时,人往往会陷入享乐的漩涡,忘却觉知,沉醉于欢乐与喜爱之中。人的心性在甜美的诱惑前显得格外脆弱,沉溺于短暂的幸福而忘记为应对人生的风云变幻打造一个坚韧的自我。佛法曾教导:

“无常是万物的本质。记住,一切存在的事物终将消失。”

因此,顺境并非终点,也绝不会是不变的结果,而是修德的课程。当生活富足时,应懂得分享、布施,为社会带来益处,过一种气质高洁的生活,不贪恋物质,不沉迷过度的欢愉。懂得在顺境中“修德”的人,不会让内心滋生傲慢,而是守住灵魂的纯净圆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不妨自问:“我做了什么,让这道阳光为他人的生命带来更多光辉?”顺境并非让人沉溺于傲慢,而是播种善因的机会。就像种树的人,正是在温暖的春天里悉心照料,树木才能开花结果。


逆境如火,切勿焚身

当逆境袭来时,人们常常怨天尤人,责怪世道,甚至责怪自己,并倾向于逃避或退缩。然而,逆境并非燃尽我们的火焰,而是锤炼心灵的烈焰,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平静。在佛学中,多次提及逆境,甚至有这样一句话:

“忍辱是最高贵的法门之一,帮助人们渡过人生中的一切考验。”

在逆境中,我们的心犹如汪洋中的一艘小船。如果放弃,船只将沉没;但如果紧握船舵,我们便能穿越所有惊涛骇浪。有些痛苦与失落似乎难以承受,但回头看时,那些恰恰是帮助我们成长的瞬间。人生的苦难正是让人觉醒、成长与进化的素材。佛法认为,逆境是修行的材料,是解脱执着得失的工具。

想想太子悉达多的故事吧。正是当他舍弃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直面人生的苦痛——衰老、疾病、死亡——才领悟到逆境是智慧的起源。逆境在被以平和的心态接纳时,能帮助我们放下仇恨,不生怨恨,从自私的自我转化为无私的包容,因为它让人彻悟了人生的真谛。


顺不生骄,逆不生怨

修行者既不惧怕逆境中的苦难,也不沉迷于顺境中的欢愉。佛陀曾教导关于“八正道”——通往解脱的八条道路,其中“正念”是照亮整个修行旅程的灯塔。

在顺境中,正念提醒我们富足只是暂时的,不让骄傲遮蔽心灵的光辉。在逆境中,正念让我们记住所有痛苦都是成长的课程,它只是诸法的显现,逃不过无常。活在觉知中的人不会让怨恨阻碍解脱之路。

懂得在顺境与逆境中守住内心的人,不会在富裕中“骄”,也不会在贫困中“怨”。


在两岸之间的旅程

顺境与逆境是人生的两面,就像汹涌河流的两岸。它们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塑造了一个平衡的生命。佛陀曾说过:

“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人也要从逆境中超脱,获得清净。”

人生如那朵莲花。如果用越南人的话来说,在逆境的淤泥中,我们修心以保持内心的清净;在顺境的阳光下,我们修德以避免迷失。两者都是修行的工具,亦是自我完善的因缘。


总结

“顺境修德,逆境修心”——这句话不仅是忠告,更是人生的指南针。不论顺境或逆境,我们都可以选择以觉知的方式生活,不生骄,不生怨。这才是佛陀所指引的解脱之路。

愿我们如莲花般,在逆境的淤泥中仍能坚守清净;愿我们如奔腾的河流,永不停息,始终保持一颗纯洁宽容的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悟生命与修行的意义